本帖最后由 王曦网络科技 于 2017-7-7 22:57 编辑
* ^# V8 E; @) ]# e4 n G7 n+ F t+ o- K# ~8 F$ [
新圩街市 1 k: g# F; Z( j1 z1 H3 e
从渡口店,走一百多米的溪畔便到了新圩街旧址。早在清乾隆年间,水美王氏宗亲在原“振南庙”正前方修筑一条十米宽的乡村商贸街道。南北两侧建起两行相向的街道楼房,每间设有防火防盗的店门、店窗。1 {! [) g6 x0 q7 X4 @5 k1 b
每逢“三、八”圩日,街道两侧摆满猪肉、油条、豆浆、炸豆腐、干面份、冷饮、花粉、什细、蔬菜等小货摊。街道店面有茶楼、酒馆、面店、烟酒食什店、糕饼店、五谷粮油店、文具店、佛具店、裁缝店、药店、布店等廿六间。“金成美”、“振坤号”、“昌盛号”、“振乾号”、“友成号”、“友茂号”、“长丰号”等店号招牌五花八门,金光闪烁,醒目炫耀。
5 I5 z, @( X1 }7 |7 {. W% j8 a 随着市场经济繁荣,新圩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已有活跃的民间曲艺活动中心。当年的“歌仔戏”、“锣鼓阵”、“踩高超”、“地艺阵”百花齐放。农闲节日,村上歌管楼台声悠扬。习武健身之人在青砖仔厝设立“长苍武馆”,教训狮队。“武魁”金匾高挂,狮旗招展。馆中刀、鎗、剑、戟、盾牌齐全。长年练拳习武。名师高徒辈出,清乾隆三十六至四十四年间,武馆王瑞珍、王瑞琦先后赴省城会试,高中举人分别出仕任温州、福州教官指挥使。乾隆五十七年,王瑞德又高中“武魁”荣归,立《有求必应》匾挂于振南庙中。
& t+ K& W8 {/ {& P$ K 每逢社区传统民俗节日活动,“长苍狮队”经常应邀前往开场表演,威震金山,留芳百世。
3 U. G% u+ X4 s3 z
5 `5 q% D! t' G+ p- P( L4 k1 ~' V3 V% I L7 K+ F! O3 z7 X
! C3 R+ l7 q Q2 y
, q; m. j. Q! R0 H; x- l. U& s
|
本页包含族谱图片,请登陆后查看:)
登录,或发短信“您的村名-姓名-性别”到18868898808立即注册实名账号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