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曦网络科技 于 2017-7-3 18:03 编辑
s ~' e% E$ U- C7 Z' X3 {* L( l4 }/ I3 Z, y# }
王氏宗亲,历来以勤劳、俭朴、进取、不服输著称,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一页页可歌可泣的历史。早在宋隆兴年间就筑有汀漳驿道,从漳州天宝入境,经峰苍岭、南坪、湧口关、深渡(即新圩渡口)、水潮,经和溪、入龙岩可到达长汀、江西。往林坂、朝天岭可入漳平。这是一条省际驿道,而新圩是必经之道。王氏族人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设新圩农村贸易圩场,逢三八日集市,成为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中心。民国初期,还在新圩渡口的码头边,下山庵等地设有专营的木材行。经过水美洋桃码渡口和汀漳驿道,乌楼设有“三行”为商品聚散商行,南来北往的商品,主要有大米、面粉、盐巴、布匹、洋火、洋油、洋皂等日常用品。世世代代,王氏宗亲以农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地瓜、玉米、水果、蔬菜等。至清末,族人还学会自建瓦窑,烧制青砖、青瓦;自建瓷窑,烧制陶器、瓷器;木匠、泥水匠、行医、经商,人才辈出。在“大堵园”(即新内村的溪洲),利用荒杂地种甘蔗,开设土榨坊,煮红糖(散糖和包仔糖)。开发山地,垦荒造田,种茶种果。还在厝边埕角栽种龙眼、芒果、桃、李等果树,美化家园。
. k2 A6 l! b$ f+ z!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氏家园旧貌变新颜。1950年土地改革,分田分地,王氏宗亲成了这方热土的主人。1951年农业合作化,从互助组到初级社、高级社、“公社化”发展了生产力;1980年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人们发扬艰苦奋斗、拓宽财路,勇于进取,用大无畏的精神,紧跟国家前进的步伐,用辛勤的双手把水美建成山美、水美、家园更美,使王氏子孙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 X! A+ _2 K5 a2 e2 O/ x( ^+ H* m2 l
8 o( t( @9 S# m+ v9 L
( c5 `7 b) p# H) X/ S J# E$ ?5 m7 p/ c, W
% J0 h0 B, z7 Q5 j% ^1 {7 X4 z# N3 `0 n- e1 ]$ C+ ~4 N; t
|
本页包含族谱图片,请登陆后查看:)
登录,或发短信“您的村名-姓名-性别”到18868898808立即注册实名账号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