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古称西海、鲜水、鲜海、卑禾羌海。位于中国青海省内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内流湖,早期面积4236.6平方公里,现因人为及气候因素而极遽减小,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湖水平均深约21米多,最大水深为32.8米,蓄水量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3260米。另有北京西海,是什刹海的组成部分之一。
中文名称青海湖别 名西海所属地区中国 青海省地理位置位于中国青海省内青藏高原东北部面 积4236.6平方公里著名景点青海湖、鸟岛、海心山、沙岛等特 产盛产湟鱼
目录- 1概述
- 2成因及相关数据
- 3流域范围
- 4历史沿革
- 5经济文化背景
- 6文化
- 7气候特征
- 8周边环境恶化
- 9环境治理
- 10主要景观
- 11荣誉
- 12湿地
- 13鸟岛自然保护区
- 14初冬风情
- 15“海怪”传说
- 16旅游路线
- 17适宜旅游时间
- 18交通概况
概述[url=]编辑[/url]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杨树叶。青海湖水平均深约19米多,最大水深为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比两个东岳泰山还要高。由于这里地势高,气候十分凉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左中,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胜地。
成因及相关数据[url=]编辑[/url]1981年实测水位3193.92米,长109.0公里,最大宽度67.0公里,平均宽39.8公里,面积为4340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7.0米,平均水深17.9米,蓄水量778.0×10⁸立方米;与1961年相比,20年来湖泊面积减少了295.0平方公里,蓄水量减少了76.0×10⁸立方米。湖水矿化度1961年为12.4g/L,1986年又增为13.84g/L,26年来平均年递增52.0mg/L,咸化趋势明显。青海湖
青海湖的形成和变迁,是大自然的杰作。早在两亿三千万年以前,青藏高原是一片浩瀚无际的古海洋。200万年前,剧烈的造山运动使得这片古海洋逐渐隆起,一跃形成了世界屋脊。海水被逼走时,有的被四周的高山环绕起来,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湖泊。青海湖就是被山脉堵塞而形成的一个巨大湖泊。当时,它是一个外泄湖,周围有100多条河流注入湖中,同时湖水又从东面注入黄河。大约距今100万年前的第四纪,青海湖东面的日月山发生了强烈的隆起,拦截了青海湖的出口,原来从青海湖向东流出的河流,被迫向西流入青海湖,形成了中国罕见的自东向西流的倒淌河。青海湖也成为一个流水只入不出的闭塞湖。由于青海湖位于西北气候干燥地区,湖水蒸发量大于湖水注入量,因此湖水不断下降,湖面逐渐缩小,与初期的湖区相比,湖面缩小了三分之一,水位降低了80~100米。1500多年前北魏时期,环湖一周,号称千里,唐代尚称八百里,现在只有七百多里了。
青海湖区属高寒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1.2℃,一月平均气温-12.6℃,每年7月平均气温5℃,极端最高气温28℃。多年平均降水量336.6毫米,5~9月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5%以上,年蒸发量950毫米,6~9月的蒸发量占年蒸发量的60%以上。湖泊的集水面积29661平方公里,补给系数5.83。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入湖河流有40余条。主要入湖河流布哈河、巴戈乌兰河和侧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为最大。据有关资料,青海湖年入湖总水量为36.28×10⁸立方米,而年耗水量却高达41.59×10⁸立方米,收支相抵年亏损水量5.31×10⁸立方米。这就是青海湖水位不断下降,湖面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青海湖
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至5000米之间。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青海湖以盛产湟鱼而闻名,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很值得提及的是,这里产的冰鱼较为著名。每到冰季,青海湖冰封后,人们在冰面钻孔捕鱼,水下的鱼儿,在阳光或灯光的诱惑下便自动跳出冰孔,捕而烹食味道鲜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