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曦生物

标题: 【我是鱼?】 从鱼到人,科学用拼图来证明漫长的演化过程……网友:一觉醒来祖先变了 [打印本页]

作者: 悦奶生命    时间: 2022-9-29 17:32:31     标题: 【我是鱼?】 从鱼到人,科学用拼图来证明漫长的演化过程……网友:一觉醒来祖先变了

本帖最后由 悦奶生命 于 2022-9-29 18:00 编辑

生存在4.36亿年前的古鱼类,灵动地在古海洋中游动着,这是我国科研人员根据在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发现的一批鱼类化石标本复原出的景象。

在新发现的化石标本中,科研人员找到了全球最古老的有颌类牙齿化石,发现了最古老的有颌类奇迹秀山鱼等一批古鱼类化石,揭示了有颌脊椎动物的崛起过程。

9月29日,《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同期发表团队的4篇学术论文,集中报道了这批有关有颌类起源与最早期演化的研究成果。



提及鱼,也就触及不远的回忆:厦门创业项目“美人鱼”,几乎是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另外,联想到几天之前的一篇文章里的一张图片:
文章链接戳这儿进入>> 《 如果地球没有水的话,就会变成这样……人体内有7,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个原子》
而图片,是描述人类之于大海(海洋),是何其地渺小!

这是马里亚纳海沟 (Mariana Trench) 的深度,难怪还有这么多人类尚未探索到的海底生物。


最新发现的5种志留纪古鱼新属种的三维艺术复原

蠕纹沈氏棘鱼(Shenacanthus vermiformis)、新塑梵净山鱼(Fanjingshania renovata)、双列黔齿鱼(Qianodus duplicis)、灵动土家鱼(Tujiaaspis vividus)和奇迹秀山鱼(Xiushanosteus mirabilis)。

这些鱼化石的时代分别为4.36亿年前和4.39亿年前。


包括人类在内,地球上现存99.8%的脊椎动物都具有颌骨,统称为有颌脊椎动物或有颌类。

有颌类的出现与崛起,是“从鱼到人”的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关键的跃升之一。

但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距今4.4亿年至4.1亿年前的志留纪期间,发现的有颌类化石凤毛麟角,关于早期有颌类生物仍存在3500万年的化石记录空白。


近十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团队踏遍我国志留纪地层可能含鱼的200多个地点。

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的发现,为填补这一空白提供了重要证据。

发现的过程则颇有几分“运气”,2019年,科研团队在重庆沿着一处新修盘山公路仔细搜寻,在路边一处凌乱的岩石堆,地质锤一次不经意的敲击,找到了打开这一鱼类化石“宝库”的钥匙。


一块仅有巴掌大的化石石板上,数十条鱼类化石清晰可辨、活灵活现。

“我们从没有期望,在这么古老的地层里发现这么完整、精美的化石标本。”朱敏感慨道。


运用高精度CT扫描、精细三维重建、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全光位图像等技术,科研人员从化石中发现了奇迹秀山鱼,这是当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有颌类,将完整有颌类的化石记录大大前推了1100万年,将若干人类身体结构的起源追溯到4.36亿年前的化石鱼类中。

最古老完整保存的棘鱼——蠕纹沈氏棘鱼也被发现,这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关联完好保存的软骨鱼类大化石,证明了鲨鱼是从“披盔戴甲”的祖先演化而来。

无颌的盔甲鱼类灵动土家鱼则为脊椎动物成对附肢起源提供了关键化石证据。

奇迹秀山鱼。


蠕纹沈氏棘鱼。


朱敏表示,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是继澄江生物群、热河生物群之后,又一个在我国发现的、为探索生命之树演化重要节点提供大量关键证据的世界级特异埋藏化石库。

它证实最迟到4.4亿年前,有颌类各大类群已经在我国华南地区欣欣向荣。

到志留纪晚期,更多样、更大型的有颌类属种出现并开始扩散到全球,开启了鱼类登陆并最终演化为人类的过程。


数百公里外的贵州石阡化石库也有了重要发现。

科研人员从总重约4吨的化石样本中,先后找到了23枚长度仅有2.5毫米左右的有颌类牙齿标本,它们来自双列黔齿鱼。

这是全球范围内发现的最古老的有颌类牙齿化石,将牙齿的最早化石记录前推了1400万年。


现在,科研团队的野外工作仍在继续。

朱敏表示,对两处新发现化石库的详细研究,将持续改变我们对颌起源与有颌类最早期演化的认识,“这次的系列成果发表只是个开始,相信未来仍将有惊喜不断涌现,我们还要不断地追索、找寻。”


对此发现,网友纷纷表示很震惊,评论区直接变身“飙段子”现场:

“一觉醒来,祖先变了?”

“我为啥还要学游泳”

“对不起,昨天刚吃了祖先”……



(新黄河客户端)




英国《自然》杂志于北京时间9月28日发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的4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描述了对重庆、贵州等地志留纪早期距今约4.39亿年的地层中“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的重大发现,填补了全球志留纪早期有颌类化石记录的空白,首次为有颌类的崛起与最早期辐射分化提供确切证据。


这些研究冲上热搜,并被描述为“我国科学家证实人类是从鱼进化来的”。

实际上,人类的演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鱼到人的演化也是主流学术界认同的观点,准确地说,中国科学家的此次发现是为证实从鱼到人添加了一个重要的拼图和化石(实物)证据。


揭示生命演化的真相需要实物和基因两方面的研究证据,并且需要相互印证。

实物的证明包括地质地理和化石发现。

5.7亿年前的云南澄江动物群化石表明,盲鳗和七鳃鳗是最原始的脊椎动物。

此后,有颌类鱼类的起源与崛起成为从鱼到人的最关键要素之一,也是一个分水岭。

到了志留纪(4.44亿年前-4.19亿年前),在中国云南曲靖4.23亿年前的潇湘动物群中发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有颌脊椎动物化石(鱼类)。

此后,人们发现,在4.19亿年前的泥盆纪之初有大量的有颌类鱼类化石。


但是,基因和分子生物学证据表明,有颌类起源时间应早于奥陶纪晚期(约4.5亿年前)。

因此,有颌类的早期演化存在一段至少绵延3000万年、横跨奥陶纪晚期和志留纪的巨大记录空白。


现在朱敏团队的发现就是填补了这个空白,具体而言是将完整的有颌类的化石记录前推了1100万年,将若干人类身体结构的起源追溯到4.36亿年前的化石鱼类中。

此前发现比较完善的有颌类化石是在志留纪晚期(4.25亿年前)。

同时,中国研究团队还把发现牙齿化石的最早记录前推了1400万年,这是对4.39亿年前的双列黔齿鱼开展细致的研究,并获得了仅有2.5毫米长的牙齿,是迄今为止有颌类出现的最早、最直观的化石证据。

有了上下颌,有利于动物捕食;

有了牙齿,动物咀嚼成为可能,能获得前所未有的营养,为从鱼到人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有颌类的出现还为今天的人类文明奠定了一个旷远而坚实的基础。

有了上下颌,就能发声表达,进化到人类,则演化出了语言,为人类交流和记录发明创造提供了工具,逐渐提升人类文明。


从鱼到人演化的漫长历史中,上下颌和牙齿的出现只是人类演化链条中的一环,还有无数的链条和无数的拼图需要完成。

2004年7月初,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尼尔斯·舒宾团队在北极的埃尔斯米尔岛发现了证明从鱼类过渡到两栖类的鱼——提克。

它生活在约3.7亿年前,已经有更大和更尖利的牙齿,而且提克介于鱼和陆生动物之间,因此被视为从水生动物到陆生动物的过渡状态。


显然,提克鱼也是从鱼到人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这些发现,都会成为从鱼到人这一科学假说的一块拼图,使得演化论更为直观可信。
但是,从鱼到人,从猿到人,都还有大量的拼图需要完成。
而对于人类演化和其他生物演化的历程,也需要这样一个接一个地完成拼图,才能拼出人类演化的完整图画。
现在,离这个拼图的完成还十分遥远。
作者:张田勘





欢迎光临 王曦生物 (http://keairensheng.com/shengwu/) kea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