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都造成了严重的困扰,要想战胜拖延症,有必要了解清楚,拖延行为的背后究竟有哪些心理因素。
一、担心成为战败者1.争夺控制权 拖延者一般对于掌控感十分敏感,并且不喜欢任何规则,他们会抗拒任何他人对自己的要求,通过拖延来重新获取掌控感。当别人让你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你不想妥协,你想证明没人能强迫你违背自己的意愿,于是你就把这件事一直拖延下去,以此证明你有自我控制权。 通过拖延重获掌控感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通常有以下几种做法。 ①规矩不废不立:遵守规则会让你感到厌烦,因为规则所给出的指令让你感到拘束,并让你原来的自我感觉受到挤压。这些规则,有些来自于外界,有些来自于你自己,比如你制定的一个减肥计划。不管来源于何处,都会让你感觉受到限制,打破规则会让夺回自由。 ②弱势者的权利:在一些存在权力差距的情况下,有人处于一个比你更有权威的位置,让你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助。比如公司上级让你完成一项报告,如果你内心并不想做,就会通过拖延来应对。这样会让你感到自己更有控制感,因为你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这件事——可以决定去拖延。 ③让我清静点:让你感到被人侵犯了私人领地时,拖延成了抵制侵犯的一种方式。比如你的同事想去你家参观,但你并不喜欢别人去你家,你还答应了有机会就带他去,所以就一直拖延,直到对方不再继续,拖延是你拒绝的一种方式。 ④与时间竞赛:如果说通过拖延来抵制侵犯以获得安全感,那么通过拖延将自己“推向边缘”,并最终取得胜利,则是为了获得一种冒险的“刺激感”。你沉浸于把事情拖延到无可救药,如果最后依旧给完成了,会感到欣喜若狂。 ⑤报复的滋味:有时拖延可以给你带来复仇的快感。比如你的上司批评了你的工作,他让你给他准备一份报告用来向上汇报,你拖着不交报告,你的上司就会在汇报时出丑。 ⑥与现实对抗:有些人总是执着于自己对事情应该怎样的想象,面对现实通过拖延来麻痹自己,因为无法接受眼前的实际情况,拖延成为他们跟现实的一场战斗。 2.个体独立性问题 拖延有时会成为个人的独立宣言,一个人试图通过拖延来告诉大家:我是一个拥有自主权的人,我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行动。我没有必要按照你的规定或者要求来做事。利用拖延来抵制被人控制的人可能是想要保有他们独立的个体感,他们必须确信他们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在生活。
二、心理舒适区拖延除了能够保护一个人免于遭受他人评判,免于陷入与人抗争之外,还能够调节跟其他人的亲疏关系。维护一定的人际距离,无论亲疏如何,对一个人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舒适感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1.恐惧疏远 当一个人感觉自己无法完全依靠自己做事的时候,就会在需要独立运作的事情上退缩彷徨。不相信甚至否认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需要他人的帮助,没人别人的帮助就无法行动。 有些拖延者喜欢给自己挖坑,让自己陷入种种麻烦中,认为只要自己麻烦够大,等待时间够长,一定会有人出来拯救他们,于是自己就不需要作为。 拖延有时可以让一个人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缓和自己的孤独感,让过去重现在现实生活中。拖延有时也是生活的伙伴,让头脑中始终保持有没做完的事情。 2.恐惧亲近 与恐惧疏远相反,恐惧亲近的人通过与他人保持距离会变得更加自在。有些人认为人际关系会把他们消耗殆尽,害怕别人永远不会满足,要求越来越多,直到他们完全枯竭为止,于是会故意跟他人保持距离。 无论焦虑来自于恐惧疏远还是恐惧亲密,拖延是维护心理舒适边界的一种方式。但是用推迟和拖拉来换取内心的舒适不能解决人际关系中的根本问题,拖延也许可以让你保持最舒适的人际关系,但是也阻碍了你的成长,一个良好的关系需要在依赖和独立之间取得平衡。
三、缺乏时间感1.客观时间与主观时间 客观时间也就是钟表时间,主观时间则是我们对于时间的感受,每个人的时间感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有时又像蜗牛爬一样慢。通常你在做自己喜欢事情的时候,时间过得飞快,做一项不喜欢的任务时,一分钟就像一小时那么长。 很多拖延者生活在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严重冲突中,不愿意也不能认知到他们的时间概念与钟表时间有很大差异。轻视未来是时间感知失去平衡的一个例子,当一件事或者一个目标设定的时间在很远的将来,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从而使这件事看上去没有实际上那么重要。 2.时间感的演化 主观时间感是在我们的人生中不断变化发展的,根据年龄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婴儿时间:对婴儿来说,时间完全是主观的,不管几点钟,困了就睡,饿了就吃,时间意味着从感觉到某种需求到满足这种需求之间的间隔。 幼儿时间:蹒跚学步阶段,孩子们逐渐学会了什么是过去,现在,将来,虽然基本还是生活在主观时间里,但是开始逐渐适应父母的时间,父母的要求可能需要配合。 儿童时间:孩子开始知道怎么叙述时间,认识时钟,与外界规则有了很多接触,课程表,作业上交的期限等,如果不具有良好的时间感,他们对时间的体验就是支离破碎的而不是流动的。 少年时间:青春期的开始标志着一个人时间感的戏剧性转变,因为看到了身体的明显变化,成长过程中,有时会面临很多内心冲突,想要否认时间的流逝,以为这样就可以拒绝长大。 青年时间:二十几岁的年龄,时间继续延伸到未来,感觉似乎很充裕,但已经变得更具有现实感。可能没时间去完成每一件事,有些机会也错过了,这时拖延的后果越来越严重,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家庭。 中年时间:30岁是一个分水岭,也许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再是一个怀着梦想的年轻人,拖延者难以接受人生的限制,因为原来以为会在某天实现的目标并没有实现。然后,接受自己选择的生活,看清生命的局限性和可能性。 老年时间:越来越老,我们更无法否认时间正在日益耗尽,我们被越来越多的丧失与死亡包围,身体功能的衰退,疾病越来越严重,身边人慢慢离开。钟表时间可能已经不再重要,主观时间显得更为重要了。 3.陷在另一个时间区域 拖延者对于时间的感知往往与他们所处的人生阶段不相符合。比如,许多成人拖延者对于时间的认知仍然停留在青少年时期,对于时间的流逝毫不在意。 有些人不允许自己想到将来,故意无视他们在当前的拖延会在将来完成怎样的后果,但总有一天,拖沓的此时变成了过去,不去料想的未来变成了此时。 当时间阶段跟人生阶段不能吻合,拖延会将自己拖到一个大麻烦中。陷入时间迷失,无法分清有限和无限,会让你在根本上失去方向感。陷入时间断裂,不受时间限制的感觉让我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联系失去了辨别能力。陷入过去的好时光,会给自己的心理带来些许安慰,但是也让你回避了人生下一个阶段。 拖延症形成的背后因素或许有很多,心理上的因素也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生理因素,外部因素等,想要真正解决拖延症,就要了解自己的拖延症是哪个或者哪些因素造成的,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