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曦靓仔

“你爸爸就是个挣不到钱的窝囊废!”父母总被另一半嫌弃,受伤的却是孩子?




  
在原生家庭中,父亲或者母亲的一方总是处在被嫌弃、被打压的状态时,会不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呢?

“你爸爸就是个挣不到钱的窝囊废,千万别学他那么不上进!”

“你妈妈是乡下女人,嘴碎也没见识,忍忍她的唠叨吧。”

在不少家庭中,我们总能听见类似上面这些说辞。这些话语,如一柄利刃,指向家庭中父亲或者母亲中的一方。

那么,看似处在父母战火之外的孩子,会不会受到影响呢?

今天,这篇文章会从这个问题出发,来聊一聊当父亲或者母亲总是处在被嫌弃的处境时,孩子到底会不会受影响。

谩骂双亲,是对孩子的精神连坐

格子是一位中年女性,从小他的父亲对母亲极度冷漠嫌弃、各种的忽视与背叛。
慢慢地,母亲也感觉到来自大家庭及周围邻居多人的嫌弃,无处叙说痛苦的母亲多年向格子倾诉她的被嫌弃与被欺负,格子在母亲的泪水与抑郁的情绪中长大。

格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拯救母亲,尽可能地照顾母亲,想让母亲过上好的生活,拯救母亲的同时,格子慢慢地像父亲一样嫌弃母亲。

因为嫌弃母亲,她也不允许自己跟母亲一样坦然地流露自己的情绪,并且憎恶所有情绪化的旁人,打心底里觉得跟母亲一样哭哭啼啼的人都是有点病态,不值得一点同情。

小明是一个年轻的女公务员,她出生在一个母强父弱家庭。
在她的印象中母亲常抱怨他父亲窝囊,没有什么用,家里遇到事情都是自己扛着,母亲一直后悔和父亲结婚,父亲一向寡言少语,唯唯诺诺,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对母亲言听计众。
从小目睹软弱母亲对父亲的嫌弃,小明也嫌弃父亲,觉得他是个笑话,软弱无能有些傻,遗憾的是觉得自己像父亲。

在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原本指向父亲或者母亲的嫌弃,在多年后都变成了一个回旋镖,在伤害伴侣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回落在了孩子身上,成为了他们精神世界里磨灭不去的烙印。

为什么指向父亲或者母亲的抱怨与嫌弃,会影响到孩子?

这是因为,仍在成长阶段的孩子不大可能早早在精神层面与父母完全分化开,父母与孩子在很多情况下都以“精神共同体”而共同存在。
那些看似指向爸爸或者妈妈的谩骂与攻击,往往会误伤到孩子。

拥有一个懦弱、无能被瞧不起的父亲或者母亲,会让孩子随时处在紧张、敏感与脆弱的状态。
因为即便自己已经做得很好、毫无过错,那些与自己看似无关却听起来有关的谩骂与责备总是会如期而至。

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会时常体验到毫无缘由的“精神连坐”之刑。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格外敏感、脆弱与自卑。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或许也会常常感到愤怒:他不仅承担了不该自己承担的谩骂与指责,还无法对此表示愤怒,因为这些攻击原本就并非指向他的。

被推向成年世界的未成年人

除了精神上的“连坐”之外,孩子也或许会因为指向父亲或者母亲的嫌弃而过早地成熟,去承担本不该他应该发挥的功能。

如文章开头的格子那样,当她的妈妈被父亲嫌弃与打压时,格子出于对妈妈极深的爱与依附感,会不自觉地做一些与她年龄阶段不相符的事情,例如代替爸爸去安慰妈妈、抚慰妈妈等等,而这些行为的发生,会在格子内心种下焦虑的种子。因为帮助妈妈,也意味着背叛爸爸,这会让她陷入到强烈的自责与负罪之中。

如格子一样,当孩子在家庭的纷争中被迫“站队”时,她作为未成年的一部分就被环境推着进入了成年人的世界之中。
这种过早地涉足成年世界,对任何孩子来说,都是非常残酷的成长记忆。

因为无论孩子选择抨击强势或者弱势一方,也会造成与父母一方明显的敌对攻击情绪。
无论怎么选,孩子的攻击指向的都是父母中的任何一方,而这种攻击,慢慢地也会造成潜意识层面的自我攻击。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或许也会面临许多的情绪与关系上的困扰。有的甚至会走上与父母相同的轨迹,即成为嫌弃配偶或者被配偶嫌弃的人。而无论是哪一种处境,都是在抗拒深层的亲密关系。

此外,对于孩子而言,父亲或者母亲是重要的理想化客体,对于双亲客体的理想化的内化对孩子的创造力、社交活动、自信心及希望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孩子双亲中的一方长期处在被打压、被瞧不起的状态时,孩子的理想化客体在无形之间也被“阉割”了,孩子无法在未成年时期充分发展自己的理想化过程,就过早地体会到理想化破灭的痛苦,会让孩子在人格层面也持续性地体验到破碎感。

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提出的依恋理论认为,早期亲子关系的经验形成了人的“内部工作模式”,这种模式会对个体的人格和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
人的一种对他人的预期,决定了人的处世方式。
这会在以后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成年以后亲密关系和婚恋关系中起到重要作用。

疗愈成长中的创伤,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新的客体关系经验“覆盖”旧的经验。
例如说,当我们进入一个长程的心理咨询中,在与咨询师每一次共同工作、共同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迈出新的一步,体会新的感受、经验,并将这些新的东西内化成滋养人格成长的“养料”,我们才能慢慢发生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


上一主题上一篇  >>更多王曦靓仔信息<<  下一篇下一主题

王曦网科编辑部  编辑:王悠然  编审:王北辰
• 加微信 80268606 好友请备注:王曦靓仔
• 合作、投稿、版权问题、进读者群…一步到位~
回复 360 王曦靓仔 2025-1-14 19:28:00

使用道具 举报


可爱搜索
有趣有用的精品信息
可爱点心 keai.cn 1999年至今

 
王曦靓仔@王曦网络科技 浙ICP备17005657号-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软件条款综合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9~ keai.cn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keai.cn主站 频道首页
返回上页
商城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