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小长假即将结束 一起来看返校关于校园疫情防控的须知 师生出省的 要这样做 师生员工出省的,要通过“厦门市师生健康申报系统”履行报备手续,返校时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排查旅居史和接触史,返校后落实“三天两检”。 省内跨地市出行 要这样做 省内跨地市出行的,返厦后立即进行“落地检”,并在第三天再检测一次。 未出厦门市的 要这样做 那么,没有出厦门市的师生员工,要不要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校? 目前学生接到的通知是:未出厦门市的中小幼师生员工,在10月3日-7日间需自行完成一次核酸检测后,方可入校。 也就是说,只要3日到7日之间完成一次核酸检测即可。 返校上课后 要这样做 10月31日前,学校还要继续落实教职员工和学生每天核酸抽检不少于20%的要求。 近期不安排大型会议 校门关口要严守: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校园,入校人员严查三码(健康码、行程码、张贴码),本校师生员工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亮码。 校内活动要严控:近期原则上不安排大型会议、培训、会展、文艺演出等聚集性活动。确需举办的,要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举办、谁负责”原则,制定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尽量缩小规模。参加活动人员需扫码登记并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怎么在假期最后一天给孩子收收心 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有什么方法 能让孩子尽快找到学习状态呢?
让孩子知道,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在小长假的最后一天,该和孩子聊点什么呢?也许您应该想办法让孩子懂得这个道理: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哪都一样。 看看身边的人,但凡取得一定成就的都是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才有成功的可能。学习也是一样,谁不是一路考试拼搏上来的? 有一些人以为国外的教育就是快乐的,其实在国外,优秀的学生一样要很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让孩子快乐成长是正确的,但是学习过程一定是辛苦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并不意味着孩子课外不需要复习,不需要刻苦学习。 绝大部分孩子都不可能把学习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优秀学习成绩的取得,需要孩子在别人玩游戏的时候,在别人看电影的时候,静下心来学习。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有一个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努力付出。快乐是体现在学习的结果上,当孩子取得优秀的成绩,辛苦的努力得到回报时,学习的快乐才会显现出来。 让孩子知道,努力学习是一种责任 家长在培养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要让孩子在努力学习的情况下,辛劳付出,培养出他们的向上、拼搏的精神和责任感。 孩子在上学阶段,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而言,努力学习就是他们的责任。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在小时候不努力学习,没有目标,不懂得付出,整天吃喝玩乐,长大后在工作过程中会变得肯付出、肯努力、肯拼搏。
所以与其说在孩子教育中培养孩子能够自主学习,具备勤奋拼搏的精神,不如说是在培养他们自小树立起积极向上、有责任感的优秀品质,让他们长大后踏入社会时具备积极向上、努力付出的责任感。 真正良好的教育,不但要让孩子学习到知识,还要培养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能力、团队精神、情商逆商等。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宝贵品质是会伴随他们一生,这些都能让他们在今后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更好地工作生活,而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和孩子一起行动起来,收收心 1为孩子提供安静的“收心”环境 明天就要上学了,今天家长最好按照孩子所在学校的正常作息时间起居,尽量不要再组织太多的娱乐活动。 按时准备一日三餐,督促孩子按时午睡,早睡早起,调整生物钟,适应开学后的“时差”变化。
2与孩子一起回顾假期生活 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把假期生活“倒电影”式地回放一遍,对照假期计划,看哪些已经完成,哪些尚未完成。 可以一起分享下收获和遗憾(读书、休息、娱乐等各方面),并及时总结经验或分析原因,“及时总结”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3帮助孩子收心,回归日常状态 假期中的孩子,心态通常较为松弛,而开学后则相对紧张,两种状态的转换往往需要一段时间。 提醒家长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把心收回来,否则会给孩子太大的心理负担。在此阶段,建议家长尽量少安排大型活动,让孩子的心慢慢沉静下来。 4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查漏补缺 提醒孩子检查回顾作业的完成情况,还有哪些未完成,尚有时间予以完成。 很多孩子经常将作业拖延至正式开学前一晚,挑灯夜战,通常在身心俱疲的状态下,草草应付。因此,建议家长和孩子在小长假最后一天,及时查漏补缺,高质量完成作业。 5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 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展望下未来,提前做做规划和打算,在学校超越的目标是什么,新学期是不是要学一门新特长等等。 制定学习计划、树立目标可以帮助孩子明确方向,消除盲目感,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6读懂孩子情绪 经过这个小长假的休息,有些孩子可能会对上学感到“焦虑”甚至“紧张”,家长要正确做好沟通和引导工作,理解孩子产生的这些情绪,分析产生的原因,给予有针对性的鼓励和支持。 家长要与孩子一同进入学习状态,多鼓励多沟通,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此外,跟孩子一起听听音乐、读读书也是一种有效的情感交流,更会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来源|中国教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