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中国,可爱点心,keai.cn
勤能补拙 心无旁骛 谦冲自牧 精益求精
王曦教育
王曦网络科技 有趣有用信息 杭州
教育动态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技校 职高 高职 中专 中师范 大专 本科 硕士 博士 学院 系别 专业

中考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文体知识概要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


上一主题 1830 打印 王曦教育 2023-2-15 10:38:10| 下一主题

中考现代文阅读文体知识概要

记叙文文体知识

表达技巧(写作手法、写作技巧/特色)——人称、写作顺序、修辞手法(句子)、表现手法(段落)、表达方式(文章)、描写方法、线索等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一、概念:(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人景物事、抒情)

二、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三、人称:(我:主观的真实性『选材特点』;你:拉近距离,增加亲切感;他或她:具体、全面、叙述不受任何限制)

四、写作顺序:(顺叙:时间、事情发展;倒叙:设置悬念;插叙:与中心内容无直接关系,可删,文中;补叙:补充中心内容,不可删,文中或文末)

五、描写方法:(人: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景物:多感官(视、听、触、嗅)和多角度;环境:自然环境【渲染气氛,故事交代】和社会环境【交代背景、暗示主题】

六、修辞手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比拟【拟人、拟物】、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双关、引用、反语、拈连、借代)

七、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渲染、铺垫、伏笔、白描、设置悬念、过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卒章显志、开门见山、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详略、动静结合、联想与想象、前后照应)

八、线索:(反复出现的事物、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时间、地点【见闻或踪迹】、情感变化)

九、小说:(概念【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描写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主体思想】)

说明文文体知识

一、概念:(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释事物和阐发【客观】事理)

二、分类:(事物和事理【说明对象】、一般性和文艺性【语言特点】)

三、说明顺序:(时间【从古至今】、空间、逻辑【从因到果、从现象到本质、从部分到整体】)

四、说明方法:(下定义、作诠释、举例子、引资料、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画图表、摹状貌)

五、结构:( 总分式、 【递进式、并列式、对照式】)

『全文』 『说明过程』

六、语言特点:(准确性、科学性、生动性)

议论文文体知识

一、概念:(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述观点和反驳观点)

二、分类:(立论文和驳论文【论证方式】)

三、要素:(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

四、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轮】-------------解决问题【结论】)

『总分、并列、对照、层进』

五、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六、论证思路:(首先提出论点、进而运用论证方法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印证观点)

七、语言:(严密性、概括性、鲜明性)

中考文言文阅读文体知识点概要

一、文言实词(180个左右)

重点实词举例:

【愠、善、闻、怜(爱惜/怜悯)、语、兵、夙、举、谪、过、谢(道歉)、比(等到)、理、志、俟、咸(全/都)、诣(到···去)、辞(言辞/告别/离开)、是(正确;这、这个;)、即(靠近;就在,就;立即;就是;如果;即使)】

1、通假字(62个)

【说(悦)、不(否)、坐(座)、反(返)、材(才)、阙(缺)、被(披)、辟(避)、畔(叛)、见(现)、要(邀)、属(嘱)】

2、古今异义字(60个左右)

【走、穷、汤、归、股、亲戚、交通、妻子、牺牲、卑鄙、可以、地方、虽然、会计、骨骼、皮肤、牙齿、朋友、疾病、中国】

3、一词多义(60个左右)

【夫、道、故、会、名、若、食、书、市、自(『自非』假如/从/自己)、亡、志(标记;记述)、去、寻、卒、与、爱(怜惜/吝惜)、色(颜色;脸色)、竟(完毕;究竟;竟然;追究;)视(看;治理;比照;照顾)、适(到···去;女子出嫁;适合;恰好;刚刚;惩罚;】

4、词类活用

【名词(名作动:驴不胜怒,蹄之。);动词(动作名:惧有伏焉。);形容词(形作名:披坚执锐;形作动:欲穷其林);意动用法(父利其然也);使动用法(苦其心志)】

二、文言虚词(16个)

◎【之】:1、结构助词,“的”2、取独(不虞『意料』君之涉吾地《左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翻译为“的”)3、第三人称代词4、宾语前置5、定语后置6、去、往、到7、指示代词,这,此

◎【其】:1、第三人称代词2、指代:那个,那些3、表疑问:难道(其真无马邪)4、表如果(其业有不精)

◎【而】:1、表并列2、表承接3、表转折 4、表修饰】

◎【以】:1、因为(不以物喜)2、凭借(何以战)3、把、拿、按照(策之不以其道)4、来(属予作文以记之)5、以致、因而6、认为(皆以美于徐工)】7 表并列,承接,修饰,相当于“而”(近岸,卷石底以出)8 通假字,通“已”,已经(故以怪之矣)

◎【于】:1、介词:在 (苟全性命于乱世)2、表对象:译为向,对,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译为“与,跟,同”(每自比于管仲、乐毅)3、表被动(受制于人)4、表比较(莫甚于死者)5、表原因:因为(生于忧患)6 、译为“到”(达于汉阴)

【乃(才、你的)、虽(虽然、即使)、为(作为、替、为着)、者(名词性短语)、且(况且)、何(代词:什么;副词:多么、为什么)因(依靠、凭借;沿袭;由于)、所(处所;名词性短语;表被动“为····所····”、焉(兼词)、与(给予;参加;跟、同;句末语气助词)、则(那么,就)】

三、句式

1、判断句【-------者---------也】

2、被动句【“为”、“于”、“见”表被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省略句【省略主语、宾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倒装句【宾语前置(何陋之有)、定语后置(庙堂之高)、状语后置(战于长勺)】

5、固定句式【不亦---------乎?(不也--------吗?)、是故----------(因此-----)、得无-------------乎?(怎能不----------呢?)、何有于--------?(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如-------何?(把--------怎么样?)】

四、划分节奏/断句

【骈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散句(语气助词、虚词之后;固定结构;语法规则】

五、翻译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留(人名、地名、年号、朝代名等)、补(单变双;省略的成分)、删(语气助词)、换(转换为现代表达)、调(语序)


上一主题上篇   >>用心装载有趣有用教育信息<<   下篇下一主题
我们从1999年一路走来,已经走了很久,会一直走下去……
keai.cn旗下 QQ/微信:80268606 短信:18868898808

使用道具 举报


可爱点心 keai.cn 有趣有用的精品信息 1999年至今
 

王曦教育

自律 自强 自信 自由

联系我们

微信QQ同号:80268606


王曦教育@王曦网络科技 浙ICP备17005657号-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软件条款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9~ keai.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
keai.cn主站 频道首页 返回上页
品质商城
信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