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综合体,三者对人的发展具有同等的作用,只不过侧重点不尽相同而已。这三种教育几乎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其实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凡事都有个最,如果非要排个一二三的话,我认为首先是家庭教育,其次是学校教育,最后是社会教育。接下来说说我的理由: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言传身教式教育,一般没有固定的或专门的教育方式,也没有固定的人和时间来实施教育,通常是什么时候孩子出问题,什么时候教育,或者看到听到别的孩子出现问题了,顺便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家庭教育内容包括生活能力教育、伦理传统教育、个人行为教育和知识学习教育四个方面。生活能力、伦理传统和个人行为教育主要是从家庭日常生活以及兄弟姐妹和长辈的语言行为中获取的,当然也不能缺少父母亲的指导和教育。
伦理传统和个人行为教育对孩子的人生活动影响深远,是家庭教育的基础。知识学习教育主要靠父母的指导和督促,它决定着孩子未来的道路怎么走,走得好不好。家庭教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家庭,也就有什么样的子女。逃过这一劫的孩子凤毛麟角,所以,家庭教育奠定了一个人一生的伦理道德和个人行为基础,即使后来又接受了学校教育和社会熏陶。
但无论如何,他(她)的潜意识里总是积淀着家庭文化的影子。每个人从一出生,最先接触到的就是自己的家庭,而且即使以后进入学校、长大生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然离不开家庭,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启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性格的养成、习惯的形成、行事作风的培养,都离不开家庭,言传身教,潜移默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教育最有效的方式,而家庭教育也往往是因为这些方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经常读书的家庭,孩子通常也喜欢涉猎很多书籍;经常外出旅游的家庭,孩子如果随着父母天南海北的跑,独立能力会非常的强;注重礼仪、非常有礼貌的家庭,孩子不会是一个粗俗的人;非常自律的家庭,孩子从小就有很好的处理生活的习惯,等等这些,无不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从小没有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
虽然长大以后跟常人无异,但是在某些事情的看法以及做法上会和从小家庭教育比较完整的孩子有一些差别,据我观察,从小离开父母,长到一定年龄再回到父母身边的孩子,经常会用一种讨好的心态来和父母交流沟通,而父母则会是以一种理亏、亏待了孩子、弥补的心态来对孩子,这本来就是亲子关系发展的一种不正常的状态,对孩子的教育百害而无一利。孩子开始上学,到学校如何跟同学们相处,也是反映家庭教育的途径。
孩子出生的时候就是一张洁白无瑕的白纸,但是后来却有熊孩子的出现,难道不是因为身后的熊家长?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武亦姝,进入北大就读,但据父母披露,小时候的亦姝根本就不喜欢读书、学诗词,父母发现如果他们在读书,亦姝也会像模像样地拿着书看,于是每天都抽出一些时间进行读书,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喜欢读书学习的好习惯,看,这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属于规范化集体教育,是按照国家标准实施的专门教育,其学习过程来自于固定的教材和教师的讲授。虽然强调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但知识教育是其主体。也正因为如此,人们便把目光盯在了学校教育上。学校教育决定着一个人未来的生活方向和生活质量,所以人们毫无选择地在学校教育上投入精力与财力。正因为如此,人们就紧紧盯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孩子的学习成绩,把学习成绩当作认可学校教育的唯一标准。
学校教育,首先把品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是随时随地的教育。其次集中力量进行知识教育,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成。所以学校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求就很高,对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规定了质量标准。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结果要通过考试来测定。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决定着它的生源,生源又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所以,教学质量就是家长和学校共同追求的目标。
之所以把学校教育排在第二位,我认为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学校教育的精髓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解世界、认识世界,从一切基础的认知开始,学习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方法和能力,为将来走入社会、适应社会发展打下基础。学校教育占据了一个人一生中前二十年里的主要时光,就是学习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个班级里的学生,教师、所用时间、环境都是一样的,但是学习成果却大有不同。
一方面是家庭教育和遗传因素决定的,另一方面就是主观能动性决定的。现代学校教育几乎被推崇到最高地位,从教材中、老师的讲解中,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从和同学的接触中、交往中,初步了解到一些社会知识、社会规则,并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考试、评价,将学生进行层层分级,最后进入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种工作岗位,发展社会、建设生存环境,以实现人类的永续发展。
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无形教育,既不像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并且有传承性,也不像学校教育是可控的、有目标的和明朗化的,所以人们很难把社会教育纳入到孩子的教育之中,况且它目前与家庭、学校的品德教育格格不入,是当下最为失败的教育环境。社会是个大杂烩,虽然有国家机器和法律框架,但总归无法细致到社会风气和个人的私生活行为上,其对孩子行为准则的影响无时无处不在,而且其影响之深远不言而喻。
比如说家长和老师讲,小孩子不允许抽烟,但满大街都是抽烟的人;小孩子要讲诚信,但学校周边的小商店都做着骗人的把戏……所以,当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与社会行为发生冲突时,学生是会偏向社会的。因为他们接受到的教育信息与社会环境、人们的行为不相符合。因此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是很严重的。社会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又是将学校教育学到的世界观、方法论应用于实际,进而实现实践能力的积累。
最终从前人手中接过发展的接力棒,继续维持社会的正常、有序运转。社会是个大熔炉,什么样的人在社会上走一遭,就能够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人,有的人在社会上就过得相对比较轻松,有的人却很累,从一定程度上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任何一个教育缺失或者不完全,最终都要在社会教育这一关给重新找回来,以前是方的、有棱有角,到社会非得给打磨成圆滑的才行。
以前学校教育掌握了很多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经过社会教育,实践经验慢慢累积,逐渐丰富。
故事分析:
我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更大。虽然现在的主流观点大多数是说各占30%,哪两种观点接近一致,合力对孩子的影响就更大,但我认为和我的观点并不冲突。我家街坊的孩子今年刚到了初二,家长突然发现,孩子不好管了,原来特别听话,也愿意和家长老师合作,学习成绩也好,今年过了半年学期,突然就变得沟通不畅,和家长老师也不太愿意合作了,各科成绩也有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明年马上就是中考了,家长特别着急,哪里出了问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哪一个对孩子的影响大呢?我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更大,为什么呢?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跨度更长。从幼儿园开始,孩子的老师每隔那么几年,总要换一个。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每个时期孩子的特点不一样,学的内容重点也不一样,需要不同特长的老师来教。老师一换,风格,特点,要求都会换。
孩子虽然进步更快了,学习也更专业了,但有一些内容的延续性就差了,家长则不一样,从出生到高考,天天在一起,不管家长有什么要求,都可以从始至终的要求贯彻。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更紧密。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再好,最后也都更喜欢和家长在一起,当然对家长的要求更重视,更愿意听家长的意见,服从家长的要求,听家长的话。孩子喜欢模仿家长。有没有发现,孩子不仅和家长长的像,说话的语气,办事的方式。
甚至走路的样子都是一模一样的,这是因为孩子对家长有一种崇拜,不由自主地会模仿自己的偶像。孩子更愿意成为家长。孩子不仅仅喜欢在外形上模仿自己的偶像,在内心也是喜欢模仿自己的偶像,比如想法,理想。如果家长特别喜欢自己的职业,孩子基本上也特别想从事自己家长的职业,也以自己的职业为荣。那我们怎么做可以让孩子受到更好的影响呢?最重要的当然是以身作则,自己什么样,孩子就会学习成什么样。
有一句话这么说,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那主要从哪些方面开始呢?开放的心态。愿意承认自己的能力边界,承认自己不是完美的,这样,我们就有了愿意学习的态度,愿意学习,当然就更容易进步,更容易有好的结果。思考总结的习惯。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学习之余,一定要抽时间总结,思考,找到学习内容的规律,提高效率,减少我们学习的时间。
坚韧不拔的意志。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就坚持下去,大多数人和人之间做事的差距就在于坚持,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好的结果。
总结语:
现在我们就可以谈谈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谁最重要了。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一生的伦理道德基础。学校教育则关乎一个人未来的生活方向和质量。社会教育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行为准则。三者之中究竟谁最重要呢?依我看来,三者缺一不可,都是构成一个人的重要元素,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
万事开头难,教育也是一样,家庭教育作为首位,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但是在通常的教育过程中,必须将这三种教育充分发挥好、平衡好、协调好,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欢迎光临 王曦教育 (http://keairensheng.com/jiaoyu/) | 王曦教育 QQ微信同号:80286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