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中国,可爱点心,keai.cn
勤能补拙 心无旁骛 谦冲自牧 精益求精
王曦电影
王曦网络科技 有趣有用信息 杭州

《生死罗布泊》带孩子一起看!电影可以冷门,英雄不该被埋没!歌颂地勘事业!



上一主题 410 打印 王曦电影 2024-7-9 18:11:08| 下一主题
  
诗人汪国真曾言:
凡是遥远的地方 ,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
不是诱惑于美丽 ,就是诱惑于传说
尽管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需在乎
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



罗布泊地名、位置:

罗布泊(Lop Nor),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
罗布泊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端,属暖温带大陆性极端干旱荒漠气候。
海拔780米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曾经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



《生死罗布泊》是一部讲述8位地质队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为了寻找国家紧缺的钾盐矿,深入罗布泊腹地进行调查的剧情片。
影片展现了地质队员们在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与考验中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和牺牲精神。
罗布泊,被称为“死亡之海”,其恶劣的环境和未知的危险对队员们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在探险过程中,队员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最终成功探明了罗布泊地区的钾盐矿资源,结束了中国贫钾的历史,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影片中的主要情节包括
地质科考队进入罗布泊,目标是在这片荒芜之地寻找稀缺的战略资源——钾盐。
在探险过程中,队员们遭遇了无数的困难和危险,如沼泽吞噬、雅丹塌方、灰坑吞噬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队员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决心和对祖国的忠诚,最终完成了任务。

影片通过这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探险经历,展现了地质队员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命极限的挑战,以及他们在面对自然界的无情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
同时,影片也深刻反映了地质工作者对国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学生看生死罗布泊有什么好处?

学生观看《生死罗布泊》可以受到强烈的爱国奉献精神的熏陶,并认识到唯有奉献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生死罗布泊》是一部展现几代地质勘探工作者在罗布泊历尽艰辛,为国家寻找钾盐的感人故事的电影。
这部影片不仅以其独特的拍摄手法和视觉效果震撼人心,&而且深刻挖掘了自身与形象不可分离的思想深度和丰富性,具有崇高的情怀和境界,表达了时代精神。

影片通过几个知识分子肩负国家的使命,在恶劣环境中坚持为国解难的高尚信仰的伟大事迹,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特别是大学生,使他们认识到了唯有奉献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并鼓舞他们在社会、国家的大环境中树立爱国爱家的伟大理想。

此外,该片还被教育部推荐为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的优秀影片之一,旨在通过这样的影片,开启假期陪娃追剧模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罗布泊历史、起源:

罗布泊被誉为“地球之耳”,被叫做“死亡之海”,又名罗布淖(nào)尔后来经过地质工程者的改造,这里变成了“希望之城”。

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也有称泑泽、盐泽、蒲昌海等。

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较多,西北侧的楼兰城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咽喉,之后由于气候变迁及人类水利工程影响,导致上游来水减少,直至干涸,现仅为大片盐壳。



这里从不缺少探寻的勇者,却也从不轻易让人窥见它的真容。

《生死罗布泊》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由国土资源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出品的剧情片,该片讲述8位地质队员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与考验,为了造福中国人民而深入罗布泊腹地进行钾盐调查的故事。

90年代末,在第三次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地质工作者历经艰辛终于在罗布泊探明了2.9亿吨储量,连续开采50年,年产300万吨的世界超大型钾盐矿,结束了中国贫钾的历史。



当幸存的冷嵋、艾小青和卡西木站在罗北洼地千米钻机平台上,望着从地下喷涌而出的钾盐卤水百感交集。
在“罗布泊之魂”的纪念碑前,生者与逝者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死亡之海”,将成为一座希望之城,这是一部关于地质8勇士勇闯“死亡之海”的故事,山塌、地陷、热浪袭人、湖水吞噬,进去8人,死亡4人,失踪1人,幸存3人,他们用生与死的抉择谱写了一首英雄交响。


1956年彭加木(左)在罗布泊南部考察米兰和流域。

什么样的冒险故事最能让人心潮起伏?
我想在现在的环境中,唯有《生死罗布泊》这样的作品才能让每一个观众都感受到荡气回肠的情绪。
影片是在2012年上映,但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部真正的冒险史诗。

《生死罗布泊》在没有大牌导演、知名演员的情况下仍旧拥有7.5的分数,超过八成的观众愿意给予这部影片三星以上的评价,这样的口碑是对影片质量最好的诠释。
倘若你是个剧情片爱好者,那么这部影片注定会满足你对剧情片的期望。

在激烈的情感共鸣之上,这部影片只有一个看似平淡的故事。

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一群科学家去寻找钾盐
但是这群科学家为何去寻找钾盐、又要去哪里、路上会经历怎样的风险,这便是这个冒险故事真正吸引人的地方。



《生死罗布泊》剧照

影片开始于美国送来的一张卫星照片,照片显示我国的罗布泊已经濒临荒芜,这番景象是如此震撼人心,但在郑工程师和更多的科学家看来,我国的情况不需要别的国家来告诉,在郑工程师的推断下,罗布泊的荒芜并非因为环境恶劣,而是因为富有的资源。

这个资源便是钾盐,对当时的国人来说,能够吃饱饭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对于农业生产资料的缺乏让诸多科学家忧心忡忡,而钾盐正是制造肥料的重要原材料。按照郑工程师的推测,罗泊波所蕴含的钾盐足够满足国内的需求。

于是一支科考队向着罗布泊行进,可罗布泊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直到今日仍是生命禁区,更何况在设备、经验都较为匮乏的上个世纪,一支八人的科考队还未抵达目的地便折损两人,队长甚至为了完成任务隐瞒队员折损的讯息。


罗布泊卫星图,绿色为正在开采的钾盐矿基地

没有人比这群科学家更懂得罗布泊蕴含的钾盐有多大的意义,他们明明可以在第一个队员被绿洲吞没时便返回,这也是任务所规定的那样,但肩上的使命感令他们不得不前进,因为晚发现钾盐一天,人民就要多挨一天饿。

这样的家国情怀我们很难在其他的影片中看到,无论是个人身上的大无畏精神,还是整个科研队舍生求义的意志,都是寻常冒险故事不敢描述同样难以描绘出来的。
当你看过《生死罗布泊》,那些叫嚣着“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显得是那样渺小,仿若过家家的游戏。


风沙之下, 只剩传说

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生死罗布泊》不落窠臼,它拥有的不仅仅是主旋律,对于科学家脚下的土地同样有所描绘。
从遮天蔽日的风沙中我们看到属于生命禁区的魅力和凶险,将自己埋在土里的角色更映射出环境的恶劣。

近年来热衷于探险的人越来越多,你若是有这种想法不妨先看看《生死罗布泊》,去明白一个人需要依靠什么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而你是否拥有那样的毅力,这也算是影片的附加价值之一。

《生死罗布泊》唯一的缺点就是宣发,影片并未进行过多的宣发,就如同绝大多数官方佳作一样,它就呆在列表中孤芳自赏,毫不在意你是否会观看,可当你打开影片的时候,你赞美的言语注定要从口中流出。
对于罗布泊,美丽与传说,都已随风沙逝去。它荒蛮而残酷,却依然充满动人的神秘;只是,任何试图靠近神秘的探索,都由不得丝毫大意。

户外探险提示:无人区探险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谨慎出行,小心呵护当地脆弱生态环境。



篇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地矿工作从一穷二白被卡脖子到成为矿业大国,无数地矿工作者们抛家舍业到荒无人烟的高原、高山、戈壁、原始森林等无人区寻找祖国工业生产所必需的食粮和血液。
他们克服常人所难以想象的困难,克服吃不好穿不暖没有地方住,克服远离故土和自然灾害,付出了无数的牺牲。

相当一大批地矿工作者,在这个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有的历史已经远去,有的还在我们身边发生。



历史在不断地沉默,舆论在追逐明星。

英勇牺牲的地矿工作者,没有享受到烈士般的待遇,他们沉默了,他们在被忘却。
今天,我们要沉痛悼念建国以来为祖国地矿事业牺牲生命的地质工作者们,感谢他们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寻找工业食粮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感谢他们为寻找工业血液、能源和核原料做出的巨大贡献!


探险家斯文·赫定乘独木舟在罗布泊考察

一、镜铁山:11人牺牲奠定了西北地区钢铁矿石基地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急需大量钢铁支撑建设,寻找铁矿资源就成为重中之重。
1955年夏季,西北地质局645地质队连续派出两个分队进入祁连山寻找铁矿。
地质队员们先是在藏族牧民柴昂阿莱什登的带领下找到了头道沟铁矿露头。
接着,年仅21岁的西北大学地质系毕业生秦士伟带领一个小组,冒着严寒和给养中段的危险孤军深入祁连山。
在几乎弹尽粮绝的时刻,秦士伟小组在一个叫桦树沟的山岩上发现了赤红色的铁矿露头带,那一天是1955年10月23日。
这一年的12月,甘肃省政府正式把桦树沟命名为“镜铁山” ,一个新地名就此在河西走廊诞生。
为了中国钢铁工业的战略布局匆匆组建的634地质队(1956年3月改称镜铁山地质队,芦仁槐任队长,陈鑫任工程师。)在风雪弥漫的12月火速开赴矿区,一场惊心动魄的探矿会战在祁连山中全面展开。
几乎所有的矿区钻孔都布设在陡峭的山崖上,年轻的地质勘探工作者和时间赛跑、和死神较量,从发现铁矿露头,到提交给国家 一个大型铁矿勘探报告,他们只用了短短三年时间。



在镜铁山前期地质勘察和后期补勘工作中,前后有1500余名地质工作者参与其中,白兴民等11名地质队员在找矿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其中有一位645队女队员苗淑娟,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牺牲时年仅25岁。
为了纪念她,人们把她在桦树沟以西殉职的那座经常云雾缭绕的橙红色山峰称为“凤凰山”。


穿行于苍茫之中

二、南八仙:8名女子地质队员香消玉殒于柴达木

20世纪50年代,一支地质勘探队进入柴达木。
8位来自南方的姑娘,她们怀着为祖国寻找石油的满腔热情,走进了南八仙这一片魔幻的世界。
谁能想到,作业途中,出发时的丽日晴空突然变成了铺天盖地的风暴。
大风一连刮了几天几夜,在风沙中迷失了道路的姑娘们也不辨东西南北地走了几天几夜。
随身携带的干粮吃完了,水也喝光了,她们的意志再也支撑不住她们的身体,于是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了。
勘探队派人四处寻找,却始终未能发现姑娘们的踪影。
直到几个月之后,人们才找到了其中三位姑娘的遗骸。
其他5位姑娘,则悄然消逝于柴达木的风蚀残丘之中。
8个年轻的姑娘于此香消玉殒,8个鲜活的生命于此画上了句号。
从此,这里便有了“南八仙”这个名字。

前几年,8名女地质队员找油牺牲的故事已被由和美影业拍摄为电影,电影预计于今年上映。


楼兰古国虚拟复原图景

三、罗布泊:彭加木牺牲于寻找核工业原料重水途中

(注:以彭加木为原型的《生死罗布泊》电影)

1955年前后,毛泽东主席曾下令整修原简易青藏公路。
筑路工人就地采食食盐,偶然间发现察尔汗盐滩中部地段的食盐有苦辣口感,经西北地质局632队化验,发现K+含量达0.4%。
1957年中科院盐湖调查队派地质专业毕业生郑绵平和化学系毕业生高仕扬与柳大纲第一次带着找钾、硼的任务进入柴达木盆地。
一天散步中,考察队发现了路边有闪亮结晶盐矿,经鉴定就是日后生产钾肥的矿物光卤石。
1958年,袁见齐跟柳大纲一同前往察尔汗考察钾盐,提出了“高山深盆陆相成钾模式”,为中国和世界在陆相地层中找钾形成了重要理论依据。
1980年6月,身为中科院新疆分院副院长的彭加木在新疆罗布泊地区考察中失踪。这个消息也使得罗布泊成了死亡之海的代名词。
然而,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彭加木是奔着一个大项目去的,因为,罗布泊极可能藏有丰富的钾盐矿。

90年代,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王弭力作为我国第三代找钾人,带领她的产学研集体深入罗布泊,历经十年,终于在罗布泊北部发现了超大型钾盐矿床。



四、杨虎城之女找油途中牺牲在中蒙边境

1958年9月25日,杨拯陆烈士在新疆中蒙边界的三塘湖盆地率队进行石油地质勘探时,遇寒流袭击,壮烈牺牲。
人们找到她的遗体时,发现她俯卧在一道冰封雪盖的斜坡上,两臂前伸,十指深深地插在泥土里。
在她的怀里,揣着一张新绘的地质图,上面有她新涂上去的识别地质情况的可靠颜色。
那一年,她才22岁。

杨拯陆同志是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的女儿,牺牲时是新疆石油局地质调查处106地质勘探队队长。
和拯陆一同遇难的,还有同队战友张广智。

杨拯陆同志生于1936年,18岁时,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她曾明确表示,自己第一喜欢文学,第二喜欢史地。
中学毕业时,她毅然报考了西北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专业。唯一的原因,就是祖国的需要。



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还在上中学时,我对自己的未来,就充满着理想。想做一名教师,用自己的血汗去灌溉正在成长着的社会主义幼苗;
想做一个畜牧工作者,使祖国草原上的牛羊长得肥壮;想学冶金、采矿;也想做一个地质工作者。
总之,我想得很多,但最吸引我的是:做一名地质工作者——祖国工业化的尖兵。”

上世纪50年代的新疆,条件异常艰苦。
在茫茫戈壁上搞地质勘探,不仅要面对物质条件的极端粗陋,而且要经常面对死亡的威胁。
那时不时有战友牺牲的消息传来。
曾与106队在工作上打过擂台的另一支勘探队的队长王世仁,杨拯陆的大学同学、113地质勘探队队长戴健,轮台吐格尔明地质勘探队队员李乃君、杨秀荣,115队实习生周正淦,113队队员李月仁……都先后在勘探工作中壮烈牺牲。



杨拯陆烈士不畏艰险,毅然前往准格尔盆地进行地质工作。
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她带领十几名队员,完成了1950平方公里的地质详查,详查面积是原设计的205%。
由领导和专家组成的验收组评价说:“在完成任务上,106队是最好的一个先进队。”

1958年的9月份,杨拯陆原本打算在这个月举行婚礼。
不过为了完成三塘湖地区普查的任务,她主动推迟了婚期。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的普查是她人生当中的最后一次任务。

杨拯陆为了新中国的石油事业,献出了自己22岁的年轻生命。
她不愧是新中国地质勘探战线上的女中豪杰。

杨拯陆的墓地在西安南郊烈士陵园,不过,在她的牺牲地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乡也有相关纪念性墓地。
每到清明节,这里就会有一些人来鲜花、行礼。



五、近年牺牲的地质工作者(未列全)

1958年8月18日 依奇克里克
地质勘探工区遭暴雨山洪袭击,5名地质勘测队员遇难。
塔里木地质队113队队长戴健,女,西北大学地质系毕业,时年24岁
塔里木地质队113队队员李越人,男,北京石油地质学校毕业,时年20岁
塔里木地质队114队队员李乃君,女,新疆矿业学校毕业,时年20岁
塔里木地质队114队队员杨秀龙,男,乌鲁木齐石油学校毕业,时年19岁
塔里木地质队115队测量员周正淦,男,上海支边青年,时年20岁

塔里木矿务局党委授予戴健等人“革命烈士”称号,命名戴健、李越人牺牲的山沟为“健人沟”。

2012年2月19日晚 可可西里
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公司物化探分公司青海项目部3名地质队员在可可西里地区作业时失踪。
2013年2月5日,可可西里一牧民放牧时在赤布张措湖发现一具地质队员的遗骨。

2012年11月26日 可可西里
据北京国土资源局提供的消息,北京市地质研究所第3名遇难地质队员的遗体于下午3点50分在可可西里沱沱河地区豌豆湖附近找到。
队员遇难地点位于距离沱沱河西约190公里的豌豆湖附近的青藏高原腹地无人区,海拔4862米,高原湖沼密布,气候多变,自然条件非常恶劣。
据悉,3名遇难人员参与的是北京地质研究所承担的一个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当年9月份进入该地区进行地质勘察。
16日上午,3名工作人员外出作业,当日晚未按时归队,通讯失去联络。

2016年1月13日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
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一辆汽车在执行地质矿产调查任务过程中落入丽水市遂昌县垵口乡大山村大公坑水库。
据了解,车内共7人,2人自行上岸求救,5名地质工作者不幸遇难。

2016年7月7日 江西省
江西地调院谢瑞丰出野外期间,一个人跑路线,中暑倒在田边,无人管而死亡,死亡时孩子刚刚半岁。

2016年7月8日 甘肃临夏州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李祥龙博士在甘肃临夏州进行滑坡探槽地质调查工作中,因探槽壁突然崩塌被石头砸中死亡,时年仅30岁。

2016年7月20日上午 西藏措勤县
尼雄1:5万区调填图项目组在野外作业过程中乘坐的一辆租用工作用车与对向而行下山的大货车发生碰撞,经13:50分最终确认两死一伤。
逝去的两名地质队员分别是孟繁一、罗明非。

2017年7月2日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清水乡境内发生一起人员坠崖事故,一名中国地质大学学生龚建鹏不慎坠入山崖死亡。

2018年7月30日晚7点 新疆阿克苏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老师李某某及硕士研究生黄某某、王某、刘某某、胡某等5人在新疆阿克苏温宿县野外地质考察途中突遇泥石流灾害,李某某及黄某某、王某、刘某某等4名师生不幸遇难,胡某受伤,没有生命危险。

2018年9月6日 湖北省崇阳县
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职工舒某在崇阳县金塘镇葵山村失联,公安机关、地质大队和当地干部群众持续开展搜寻。
9月13日16时许,公安机关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在葵山村枫树坳发现一具男性尸体,经辨认,确认为失联的舒某。

2019年4月25日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
从云南西双版纳州自然资源公安局新闻办获悉,4月25日7时左右,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大渡岗乡大荒坝村委会东风村民小组(大青树路)发生一起野象伤人致死事件,造成1人死亡。
经调查,死者名某某37岁,系云南巧家县人,为大渡岗乡地质队职工。



篇后语

野外地质工作是我国最艰苦的行业之一,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工作目的地往往远离城镇,工作环境恶劣,且常常会面临巨大的危险。
然而,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
我们要哀悼我们的同志,寄托我们的哀思,不让他们无谓的牺牲。
我们的地勘事业仍要前进,我们怀着火焰般的热情,去寻找富饶的矿藏!

勘探队员之歌(电影《年轻的一代》主题曲)

PS:更新本篇,可谓是一波三折啊,其间的感受几乎是闻所未闻


上一主题上篇  >>用心装载有趣有用电影信息<<  下篇下一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可爱点心 keai.cn 有趣有用的精品信息 1999年至今
 

王曦电影@王曦网络科技 浙ICP备17005657号-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软件条款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9~ keai.cn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keai.cn主站 频道首页 返回上页
品质商城
信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