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个人的感受,这是需要盐加糖,混合食用为最佳的菜。
先阅读小说,再静静地浸入光影世界,会得到一份细腻的感触。
总的说来,这部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影,是毫不逊色地完成了高品质的视听转换的。
读小说,我会在米夏自述的“主观”意境里,游走于感性与理性交叉变换的判断中,想象出的更多的是“战争摧毁一切”的残酷。
直到读到第三部后半段,读米夏录制《奥德赛》给汉娜,我便一下子被拽入到了他们可怜可叹的爱情故事里。
男孩子成为男人,他还可以为汉娜“会写字”的消息欢喜,他自欺欺人,试图不痛不痒地看待心里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
从这儿,我似乎能感受,他与汉娜永远属于彼此的唯一一次的人生真爱了。
可是回到电影中,我在一开始便被米夏与汉娜的故事打动了。
比起男神拉尔夫接力棒下的剧情,我更喜欢15岁的少年米夏与36岁的大龄女汉娜,他们被“阅读”被“欲望”捆绑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
无知,便会暴露出野蛮、凶狠、低俗。
情欲也如此,但若嵌入阅读书籍而自然流露的纯净,再配以少年的一往情深,浴缸里泼染多重的情欲,我都觉得那欲念池里的水像蓝莹莹的丝带,是捆扎书籍的蝴蝶结,美极了。
电影《朗读者》在表现爱与情欲时的特点:
人体的美被表现得从容自然,甚至有一份庄重。
凝望的眼神,若即若离的心慌,回避的距离感,小心翼翼的肌肤之亲,处处流露出被爱情俘虏的“狼狈相”。
即便汉娜用强势与拒绝扼杀了米夏幻想的“天荒地老”,我仍然被他们短暂又刻骨的亲密爱人的关系打动着。 |
|